Trilateral Agreement a Pre-emptive Strike by Exporting Countries (Chinese)

Pre-emptive strike by exporting countries

出口國先發制人

轉基因商品出口國與進口國就雙邊安排的通用方式
達成一致是對《生物安全協議》的破壞。
在《協議》各締約方首次會晤、制定相關標準,
包括各方尚未開始討論的若干問題的標準之前,
此類包括兩個非《協議》締約方與一個《協議》締約方之間
簽訂的三方協議在內的行動就已經展開。

林麗玲

由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發起,分別于2003年3月和6月舉行的兩次會議上,各出口國就LMO-FFP(食品、飼料、加工改性活生物體)的文件要求努力尋求達成一致。第“18(2)(a)條”問題(關于處理、運輸、包裝、鑒定轉基因產品)曾是《生物安全協議》談判中最困難的議題之一。

這兩次會議的工作涉及到與進口國進行雙邊安排之通用方式的一些具體要素及裝運時提供文件、解決相關問題和偶然(意外)出現的責任。

會議為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雙邊安排的框架和模型安排提供了建議,其宣稱目的是:既然《協議》已生效,就應讓這些出口國與進口國進行類似的交易,促進轉基因生物貿易,并希望對MOP(締約方會議)的決策施加影響。

《協議》已意識到,象美國這樣的主要出口大國不太可能會批准協議。因此,允許與非締約國采取雙邊和地區安排,但必須與《協議》目標一致,且不會降低保護程度,并需向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所提供相關資訊。

新西蘭,巴西,智利,澳大利亞和烏拉圭也是此次行動的發起者之一。加拿大也在向“優先”進口國靠近,以便前者與其就雙邊安排達成一致。日本,中國,韓國,墨西哥和埃及已被接近。
墨西哥已與美國和加拿大簽署了一份三邊協議。

出口國根據“雙邊安排建議框架”和“執行《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議》第18.2(a)條的典型雙邊安排”而達成之協議的基本設想是,LMO-FFP(“可能含有”改性活生物體)文件的提供僅在出口國授權或售出之LMO-FFP越境運作時才需啟動;如果依照進口國的法規要求,出口國或進口國以合同形式約定,含有95%非轉基因生物的裝運為“非改性活生物體裝運”或出口國商業運用中沒有此物種的改性活生物體的裝運應除外。

各出口國就偶然出現,如未被批准用于商業裝運的轉基因生物非故意出現是否需要啟動同樣的文件要求很難達成一致。兩次會議中都決定應視雙邊安排的細節來處理。

破壞《協議》的行動

這些行動明顯是對《協議》的破壞,欲在MOP及其他會議談判中就這個問題先發制人,并支配國家法律,把監控、鑒定和測試的負擔轉移到進口國身上。

在《協議》會議尚未討論各項條款時就設置5%作為啟動鑒定程序的最低水平及以這種方式解釋“可能含有”要求簡直是在《議協》各締約方做出決定前就要將這些規則全球化。二月初(正好在MOP 1會議前),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拉美國家在阿根廷舉行了會議,討論框架、模型安排及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三邊協議以及其它一些問題。
此外,美國已聲明有可能與不要求此種正式文件的進口國達成協議,這也十分危險,意味域此類協議和安排可不受《協議》中要求不得使保護程度低于《協議》規定的約束,也意味域美國與任何一締約方的此種協議和安排無需知會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所。

三邊協議-美國與加拿大贏,墨西哥輸

2003年10月墨西哥與美國和加拿大就LMO-FFP的文件要求簽署了一份三邊協議。墨西哥是《協議》締約國之一,而其它兩國則不是。
順便提一下,簽署該協議且被墨西哥國會要求解釋該議題的墨西哥農業、家畜、農村發展、漁業及食品部部長國際事務協調員也熟練運用各種技巧使其它拉美、加勒比海諸國成為遵從委員會的成員。
此份三邊協議基本上是框架模型安排加上非改良活生物體裝運中偶然出現改良活生物體不應啟動“可能含有”文件要求的協議。

MOP會議期間,美國和加拿大公開宣稱該份三邊協議是附屬活動。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偶然的定義是指污染是由意外或疏忽導致,且污染程度低,無法避免。不過這仍有待商榷,因為目前對其含義既沒有定義,也沒有指導方針。事實上,這意味域由另一轉基因生物導致的100%污染只要被分類為“偶然”仍不會啟動鑒定要求。

污染極限仍被設定為5%。只要裝運中含95%的非轉基因生物且以合同形式定義為非轉基因生物裝運,不會與進口國的規章制度相衝突,那么就不會啟動鑒定要求。換句話說,5%的污染可視為沒有污染,若污染是“偶然”的,也無需啟動鑒定要求。

根據加拿大官方的說法,所有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其中大部分在美國經過轉基因處理)必須貼上“可能含有”改良活生物體的標簽。而加拿大方面,所有玉米、大豆、油菜籽出口商也必須貼上“可能含有”改良活生物體的標簽,因為此種轉基因農作物均在加拿大種植。只有一小部分(如加拿大2%的大豆)不需要貼此類“可能含有”改良活生物體的標簽,因為這些產品保留了有機農作物的身份。

眾所周知,加拿大各種傳統油菜籽已遭大面積污染,因為油菜籽是一種開放授粉作物。

“可能含有”的聲明僅僅只作為商業發貨票的一部分貼在這些種子的裝運單。而MOP 1會議對這些問題卻做出了深入解釋,承認國內法律可以要求更詳盡的“獨立”文件,敦促各國要求提交的文件應含有俗名、科學名和商業名、轉換事件代碼或唯一標識代碼等內容,并鼓勵所有國家都要求其LMO-FFP出口商明確聲明其有意識的裝運產品中含有改良活生物體及其鑒定和任何唯一標識。

這會成為遵從委員會的議題之一嗎?

官方對三邊協議將不會進行監督或強制執行,相反,一切將由商業上的買賣雙方去執行。

附屬活動的聲明顯示,這是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組織的。但是,墨西哥卻使自己遠離這一附屬活動并在隨后組織了自己的附屬活動。所有這些都反映出墨西哥政府內部在該議題上已陷入進退維谷、缺乏共識的窘境。

墨西哥最有可能成為此份三邊協議的輸家。作為全球玉米發源地及多樣性的中心,其本地玉米品種卻已被轉基因所污染。發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為種植了用于食品、飼料、加工的進口轉基因玉米。雖然墨西哥已經禁止種植進口轉基因玉米,然而正如經驗所示,這只是對生物安全的人為、不切實際的界限。

現在,有了這份三邊協議,墨西哥在監控和測試方面的負擔將進一步加重,并面臨不可能完成的生物安全規範任務,因為墨西哥官方已無法對所有已批准或通過其它方式溜過墨西哥、加拿大或美國邊境的轉基因生物進行適當的生物安全評估。對生物安全沒有容許的最低門檻。

墨西哥將如何遵循其出口國的生物安全法律呢?

加拿大和美國未經批准、試驗性和非法的轉基因生物使墨西哥受到進一步污染,企圖將墨西哥的玉米污染合法化并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污染事件。

誰應對此負責?會有且能有賠償嗎?

——————————————————————————————-

US-Mexico-Canada trilateral agreement: A ‘Model’?for evading the Biosafety Protocol

美墨加三方協議:規避《生物安全協議》的“典範”

以下文章是2月26日MOP1會議上非政府組織的聯合陳述。

《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議》第1次締約國會議(MOP 1)的目的是為了討論《協議》簽訂后仍未解決、未定義及其它影響有效執行條款的問題。

第一次會議定義了諸如LMO(改良活生物體)裝運時的鑒定,出現損害后的責任與賠償及確保遵從《協議》的措施等重要問題。

面對《協議》開始生效,以美國為首的邁阿密集團中各轉基因生物出口國按照國際穀類貿易聯合會的建議舉行了會議,以便勾勒出繼續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進行轉基因貿易的戰略。他們與拉美各國代表進行了會面,于2004年2月的第一周在美洲農業合作中心(Inter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operation on Agriculture, IICA)的協助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了會議,目標是:

1) 鼓勵拉美國家根據美國撰寫的草案模板采取雙邊或地區協議。 模板解釋了吉隆坡將討論的 釧w義務,其目的是阻止《協議》的有效執行。
2) 建議該份破壞《協議》中心條款的協議作為世界其它國家的典範。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協議陳述說,如果裝運中含有5%以下的轉基因生物則不能被認為是轉基因,因此沒有必要鑒定其為轉基因。在“偶然”出現轉基因的情況下,用于出口的裝運無需使用 “可能含有”轉基因生物的商標來識別。協議還規定,“可能含有”的語言應包括在商業發票,而不是一份更詳細的單獨文件中。
這些參數十分專橫,企圖為未來討論鑒定和貼標簽開創無法接受的先例,實際上也破壞了締約方建立適當標準來控制越界運作的權力。
美國及其同盟設計的典範協議使《卡塔赫納協議》各締約國無法保護生物多樣性或健康,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事實上,接受5%的污染水平即意味域在沒有風險評估的情況下允許轉基因進入。這嚴重危及了拉美國家今后的出口可能性。

此種協議僅僅是為了推動和增加生產國無拘無束的出口,讓轉基因進口產品進入我們這樣的國家,僅僅是為了加速我們這些生物多樣性豐富、多種農作物起源中心地區的基因污染。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裝運中有了此種“未受控制的”的比例將會致使很多未經批准的品種出現。美國已經出現了用于人類消費但未經批准的品種(如StarLink)及改造為非消費用途的農作物(藥物或工業化學品)。此外,由于三邊協議中弱式的污染標準可允許出口國簡單地宣稱不知道有轉基因出現,因此這些出口國基本上可以擺脫損害責任和最終的賠償。

裝運時不貼標簽便不太可能獲得來源和處理信息,如相關負責聯絡人的數據。這意味域將無法建立追蹤系統。

對墨西哥來說,參與此種協議的決定也僅僅是在非常有限的圈子裏討論,在民間團體、農民團體和立法機關的背后討論。為此,墨西哥議會還曾于2月18日決定傳維克托•維拉洛(三邊協議簽署者)和墨西哥農業部部長在議院前出現,解釋這個問題。此外,他們呼籲共和國總統完全遵守《卡塔赫納協議》。

尤其嚴重的是,已有證據顯示作為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玉米原產地中心的墨西哥,其傳統的玉米品種已經受到了轉基因的污染。與運用審慎原則和推動嚴格的責任與賠償機制相反,該國否認這份協議在保護其生物多樣性、農業和人類及動物的健康方面忽視了賠償的要求,忽視了土著居民和民間團體呼籲停止污染的要求。

作為締約方,墨西哥對其它遭到破壞的締約方負有特殊的義務;鑒于有關第18條的討論還未完成,他們不應在《協議》範圍外再簽訂任何其它協議。同時,這為未來遵從《協議》開創了無法接受的先例。

最后,此種類型的協議毫無疑問將對《協議》的所有條款產生“多米諾效應”,給開發用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的機制及責任和賠償機制造成威脅。

我們呼籲拉美和加勒比各國反對此類協議并保證完全遵從《協議》的目標。我們呼籲所有國家反對這份規避《協議》且僅僅有利于未批准《協議》之國家商業利益的“執行和遵從典範”。

簽名:

Amigos de la Tierra de 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
Bloque Centroamericano de Resistencia a Transgenicos
Centro Humboldt, Nicaragua
COECOCEIBA, Costa Rica
Econexus, UK
Edmonds Institute, USA
ETC Group
Friends of the Earth lnternational
Fundacion Sociedades Sustentables, Chile
Gene Campaign, India
GeneEthics Network, Australia
Greenpeace
Grupo de Reflexion Rural, Argentina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USA
Institute for Science in Society, ISIS, UK
Jaran, Center for Law and Policy Initiatives, Thailand
Red por una America Latina Libre de Transgenicos
REDES AT, Uruguay
SEARICE, Philippines
SOS Selangor, Malaysia
SEEDS, UK
Third World Network
Washington Biotech Council, USA
49th Parallel Biotech Consortium, USA

Trilateral Agreement a Pre-emptive Strike by Exporting Countries (Chinese)

Pre-emptive strike by exporting countries

出口國先發制人

轉基因商品出口國與進口國就雙邊安排的通用方式
達成一致是對《生物安全協議》的破壞。
在《協議》各締約方首次會晤、制定相關標準,
包括各方尚未開始討論的若干問題的標準之前,
此類包括兩個非《協議》締約方與一個《協議》締約方之間
簽訂的三方協議在內的行動就已經展開。

林麗玲

由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發起,分別于2003年3月和6月舉行的兩次會議上,各出口國就LMO-FFP(食品、飼料、加工改性活生物體)的文件要求努力尋求達成一致。第“18(2)(a)條”問題(關于處理、運輸、包裝、鑒定轉基因產品)曾是《生物安全協議》談判中最困難的議題之一。

這兩次會議的工作涉及到與進口國進行雙邊安排之通用方式的一些具體要素及裝運時提供文件、解決相關問題和偶然(意外)出現的責任。

會議為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雙邊安排的框架和模型安排提供了建議,其宣稱目的是:既然《協議》已生效,就應讓這些出口國與進口國進行類似的交易,促進轉基因生物貿易,并希望對MOP(締約方會議)的決策施加影響。

《協議》已意識到,象美國這樣的主要出口大國不太可能會批准協議。因此,允許與非締約國采取雙邊和地區安排,但必須與《協議》目標一致,且不會降低保護程度,并需向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所提供相關資訊。

新西蘭,巴西,智利,澳大利亞和烏拉圭也是此次行動的發起者之一。加拿大也在向“優先”進口國靠近,以便前者與其就雙邊安排達成一致。日本,中國,韓國,墨西哥和埃及已被接近。
墨西哥已與美國和加拿大簽署了一份三邊協議。

出口國根據“雙邊安排建議框架”和“執行《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議》第18.2(a)條的典型雙邊安排”而達成之協議的基本設想是,LMO-FFP(“可能含有”改性活生物體)文件的提供僅在出口國授權或售出之LMO-FFP越境運作時才需啟動;如果依照進口國的法規要求,出口國或進口國以合同形式約定,含有95%非轉基因生物的裝運為“非改性活生物體裝運”或出口國商業運用中沒有此物種的改性活生物體的裝運應除外。

各出口國就偶然出現,如未被批准用于商業裝運的轉基因生物非故意出現是否需要啟動同樣的文件要求很難達成一致。兩次會議中都決定應視雙邊安排的細節來處理。

破壞《協議》的行動

這些行動明顯是對《協議》的破壞,欲在MOP及其他會議談判中就這個問題先發制人,并支配國家法律,把監控、鑒定和測試的負擔轉移到進口國身上。

在《協議》會議尚未討論各項條款時就設置5%作為啟動鑒定程序的最低水平及以這種方式解釋“可能含有”要求簡直是在《議協》各締約方做出決定前就要將這些規則全球化。二月初(正好在MOP 1會議前),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拉美國家在阿根廷舉行了會議,討論框架、模型安排及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三邊協議以及其它一些問題。
此外,美國已聲明有可能與不要求此種正式文件的進口國達成協議,這也十分危險,意味域此類協議和安排可不受《協議》中要求不得使保護程度低于《協議》規定的約束,也意味域美國與任何一締約方的此種協議和安排無需知會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所。

三邊協議-美國與加拿大贏,墨西哥輸

2003年10月墨西哥與美國和加拿大就LMO-FFP的文件要求簽署了一份三邊協議。墨西哥是《協議》締約國之一,而其它兩國則不是。
順便提一下,簽署該協議且被墨西哥國會要求解釋該議題的墨西哥農業、家畜、農村發展、漁業及食品部部長國際事務協調員也熟練運用各種技巧使其它拉美、加勒比海諸國成為遵從委員會的成員。
此份三邊協議基本上是框架模型安排加上非改良活生物體裝運中偶然出現改良活生物體不應啟動“可能含有”文件要求的協議。

MOP會議期間,美國和加拿大公開宣稱該份三邊協議是附屬活動。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偶然的定義是指污染是由意外或疏忽導致,且污染程度低,無法避免。不過這仍有待商榷,因為目前對其含義既沒有定義,也沒有指導方針。事實上,這意味域由另一轉基因生物導致的100%污染只要被分類為“偶然”仍不會啟動鑒定要求。

污染極限仍被設定為5%。只要裝運中含95%的非轉基因生物且以合同形式定義為非轉基因生物裝運,不會與進口國的規章制度相衝突,那么就不會啟動鑒定要求。換句話說,5%的污染可視為沒有污染,若污染是“偶然”的,也無需啟動鑒定要求。

根據加拿大官方的說法,所有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其中大部分在美國經過轉基因處理)必須貼上“可能含有”改良活生物體的標簽。而加拿大方面,所有玉米、大豆、油菜籽出口商也必須貼上“可能含有”改良活生物體的標簽,因為此種轉基因農作物均在加拿大種植。只有一小部分(如加拿大2%的大豆)不需要貼此類“可能含有”改良活生物體的標簽,因為這些產品保留了有機農作物的身份。

眾所周知,加拿大各種傳統油菜籽已遭大面積污染,因為油菜籽是一種開放授粉作物。

“可能含有”的聲明僅僅只作為商業發貨票的一部分貼在這些種子的裝運單。而MOP 1會議對這些問題卻做出了深入解釋,承認國內法律可以要求更詳盡的“獨立”文件,敦促各國要求提交的文件應含有俗名、科學名和商業名、轉換事件代碼或唯一標識代碼等內容,并鼓勵所有國家都要求其LMO-FFP出口商明確聲明其有意識的裝運產品中含有改良活生物體及其鑒定和任何唯一標識。

這會成為遵從委員會的議題之一嗎?

官方對三邊協議將不會進行監督或強制執行,相反,一切將由商業上的買賣雙方去執行。

附屬活動的聲明顯示,這是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組織的。但是,墨西哥卻使自己遠離這一附屬活動并在隨后組織了自己的附屬活動。所有這些都反映出墨西哥政府內部在該議題上已陷入進退維谷、缺乏共識的窘境。

墨西哥最有可能成為此份三邊協議的輸家。作為全球玉米發源地及多樣性的中心,其本地玉米品種卻已被轉基因所污染。發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為種植了用于食品、飼料、加工的進口轉基因玉米。雖然墨西哥已經禁止種植進口轉基因玉米,然而正如經驗所示,這只是對生物安全的人為、不切實際的界限。

現在,有了這份三邊協議,墨西哥在監控和測試方面的負擔將進一步加重,并面臨不可能完成的生物安全規範任務,因為墨西哥官方已無法對所有已批准或通過其它方式溜過墨西哥、加拿大或美國邊境的轉基因生物進行適當的生物安全評估。對生物安全沒有容許的最低門檻。

墨西哥將如何遵循其出口國的生物安全法律呢?

加拿大和美國未經批准、試驗性和非法的轉基因生物使墨西哥受到進一步污染,企圖將墨西哥的玉米污染合法化并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污染事件。

誰應對此負責?會有且能有賠償嗎?

——————————————————————————————-

US-Mexico-Canada trilateral agreement: A ‘Model’?for evading the Biosafety Protocol

美墨加三方協議:規避《生物安全協議》的“典範”

以下文章是2月26日MOP1會議上非政府組織的聯合陳述。

《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議》第1次締約國會議(MOP 1)的目的是為了討論《協議》簽訂后仍未解決、未定義及其它影響有效執行條款的問題。

第一次會議定義了諸如LMO(改良活生物體)裝運時的鑒定,出現損害后的責任與賠償及確保遵從《協議》的措施等重要問題。

面對《協議》開始生效,以美國為首的邁阿密集團中各轉基因生物出口國按照國際穀類貿易聯合會的建議舉行了會議,以便勾勒出繼續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進行轉基因貿易的戰略。他們與拉美各國代表進行了會面,于2004年2月的第一周在美洲農業合作中心(Inter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operation on Agriculture, IICA)的協助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了會議,目標是:

1) 鼓勵拉美國家根據美國撰寫的草案模板采取雙邊或地區協議。 模板解釋了吉隆坡將討論的 釧w義務,其目的是阻止《協議》的有效執行。
2) 建議該份破壞《協議》中心條款的協議作為世界其它國家的典範。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協議陳述說,如果裝運中含有5%以下的轉基因生物則不能被認為是轉基因,因此沒有必要鑒定其為轉基因。在“偶然”出現轉基因的情況下,用于出口的裝運無需使用 “可能含有”轉基因生物的商標來識別。協議還規定,“可能含有”的語言應包括在商業發票,而不是一份更詳細的單獨文件中。
這些參數十分專橫,企圖為未來討論鑒定和貼標簽開創無法接受的先例,實際上也破壞了締約方建立適當標準來控制越界運作的權力。
美國及其同盟設計的典範協議使《卡塔赫納協議》各締約國無法保護生物多樣性或健康,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事實上,接受5%的污染水平即意味域在沒有風險評估的情況下允許轉基因進入。這嚴重危及了拉美國家今后的出口可能性。

此種協議僅僅是為了推動和增加生產國無拘無束的出口,讓轉基因進口產品進入我們這樣的國家,僅僅是為了加速我們這些生物多樣性豐富、多種農作物起源中心地區的基因污染。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裝運中有了此種“未受控制的”的比例將會致使很多未經批准的品種出現。美國已經出現了用于人類消費但未經批准的品種(如StarLink)及改造為非消費用途的農作物(藥物或工業化學品)。此外,由于三邊協議中弱式的污染標準可允許出口國簡單地宣稱不知道有轉基因出現,因此這些出口國基本上可以擺脫損害責任和最終的賠償。

裝運時不貼標簽便不太可能獲得來源和處理信息,如相關負責聯絡人的數據。這意味域將無法建立追蹤系統。

對墨西哥來說,參與此種協議的決定也僅僅是在非常有限的圈子裏討論,在民間團體、農民團體和立法機關的背后討論。為此,墨西哥議會還曾于2月18日決定傳維克托•維拉洛(三邊協議簽署者)和墨西哥農業部部長在議院前出現,解釋這個問題。此外,他們呼籲共和國總統完全遵守《卡塔赫納協議》。

尤其嚴重的是,已有證據顯示作為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玉米原產地中心的墨西哥,其傳統的玉米品種已經受到了轉基因的污染。與運用審慎原則和推動嚴格的責任與賠償機制相反,該國否認這份協議在保護其生物多樣性、農業和人類及動物的健康方面忽視了賠償的要求,忽視了土著居民和民間團體呼籲停止污染的要求。

作為締約方,墨西哥對其它遭到破壞的締約方負有特殊的義務;鑒于有關第18條的討論還未完成,他們不應在《協議》範圍外再簽訂任何其它協議。同時,這為未來遵從《協議》開創了無法接受的先例。

最后,此種類型的協議毫無疑問將對《協議》的所有條款產生“多米諾效應”,給開發用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的機制及責任和賠償機制造成威脅。

我們呼籲拉美和加勒比各國反對此類協議并保證完全遵從《協議》的目標。我們呼籲所有國家反對這份規避《協議》且僅僅有利于未批准《協議》之國家商業利益的“執行和遵從典範”。

簽名:

Amigos de la Tierra de 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
Bloque Centroamericano de Resistencia a Transgenicos
Centro Humboldt, Nicaragua
COECOCEIBA, Costa Rica
Econexus, UK
Edmonds Institute, USA
ETC Group
Friends of the Earth lnternational
Fundacion Sociedades Sustentables, Chile
Gene Campaign, India
GeneEthics Network, Australia
Greenpeace
Grupo de Reflexion Rural, Argentina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USA
Institute for Science in Society, ISIS, UK
Jaran, Center for Law and Policy Initiatives, Thailand
Red por una America Latina Libre de Transgenicos
REDES AT, Uruguay
SEARICE, Philippines
SOS Selangor, Malaysia
SEEDS, UK
Third World Network
Washington Biotech Council, USA
49th Parallel Biotech Consortium, USA

articles post